您当前的位置:现代生活网资讯正文

助力旧房改造,打造韧性社区!这部规程解决了行业难题

2020-06-19 16:56:08  阅读:313442

  6月19日,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消息,由北京筑福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既有框架结构隔震支座托换技术规程》(标准号CECS648-2019,下文简称为“规程”),于2020年6月1日公布实施。这一技术的标准化,将助力隔震技术更多应用到公共设施、老旧小区等既有建筑的改造升级中,助力打造“韧性城市”、“韧性社区”。

图片1.png

  图1:“韧性社区”是许多城市的共同目标

  据介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隔震加固技术规程》CECS648-2019标准属国内首次制定。

  据主编单位筑福建科院董事长董有介绍,基础隔震技术在新建工程多层框架结构中应用已非常广泛,但在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中应用还很少,由于隔震支座安装和托换的关键技术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影响了基础隔震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但我国有大量的既有建筑框架结构不满足抗震安全标准,需要对其进行抗震加固。传统的加固方法存在施工复杂、周期长、破坏建筑装修等缺点,不适用现实情况和环境要求。为了推动基础隔震在既有建筑抗震加固领域的应用,特别是考虑医疗及公用建筑抗震(多为多层框架结构)加固的特点,编制了该技术规程,旨在解决行业难题,推动新技术在公共设施、老旧小区等既有建筑改造中广泛应用。

  该技术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物鉴定与加固委员会归口管理,由北京筑福建筑科学研究院、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和北京市地震局等10家单位联合编制而成。该技术规程从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对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隔震加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隔震加固改造方面的技术难点、重要节点和施工方法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说明,对指导同行业隔震加固改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

图片2.png

  图1 技术规程封面

  施工快,收益好,技术升级助推重塑“韧性城市”

  作为老旧小区改造领域的专家,主编单位董事长董有也总结了筑福集团在十多年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实践经验,他表示,随着全球普及“韧性城市”理念,重视建筑安全,在未来,隔震技术将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市场。

  首先,该技术具有良好的防震效果,可普遍应用于既有建筑。比如近日媒体聚焦关注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最新观点认为,改造不应是简单的粉饰外立面,而应以安全为基本,首先进行房屋鉴定检测、抗震加固等。因年代久远,以及受制于当初的建筑工艺,老旧小区在结构上、抗震上等方面往往存在安全隐患,“规程”提出的新型隔震支座托换技术则可以针对性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技术规程”技术的应用,在改造时可进行局部施工,不影响整体建筑的使用。比如医院只需要一层停止使用,无需停业,这就解决了大量公共设施在改造时的痛点。

  第三,该技术施工快,例如学校的改造通常只能在暑期进行,完全可以满足。2009年起,“校安工程”在全国广泛启动,对全国城市和校舍进行抗震鉴定加固筑福集团先后完成3500万平的抗震鉴定,1300万平的抗震加固,35所中小学的抗震加固施工。其中许多中小学都采用该项技术,如2011年6月至9月期间,主编单位完成了北京延庆第一中学砖混结构四层教学楼、北京延庆第一小学地上五层、地下一层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和北京大兴旧宫中学混凝土框架结构六层教学楼的隔震托换设计和施工。

图片3.png

  图2 北京延庆第一小学隔震改造项目

  第四,对于一些有大型设备的建筑,比如实验室,在综合考虑搬迁改造难度、成本、周期和效果后,往往会选择隔震加固改造为最佳方案。

  据了解,目前新建大型建筑、桥梁等都已普遍使用隔震技术,但针对既有建筑隔震改造时,技术难度更大,挑战也更大。本次规程的发布,受到了行业广泛关注,业内专家认为,领军企业将先进的抗震技术开放分享是大势所趋,能够赋能行业,让更多既有建筑具备抗灾害的能力,提升既有建筑改造的整体技术水准,让“韧性城市”这一建设目标落到实处。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